/心理疏导/

心理专家为学生进行心理
辅导,让孩子健康学习
分享
高三的练习题和试卷要高出高一高二的一倍多的,大家最好是为自己整理一个错题本,因为很多题型都是比较典型的,整理错题本可以让自己积累很多实际情况,考前翻看错题本记住自己的错误,这种方法是很有效的,最好是每个科目都建立一个错题本,长时间的日积月累再加上考前的翻看最后是能收获很多知识点的......
心理专家为学生进行心理
辅导,让孩子健康学习
资深导师一对一面授知识
解题技能,提升学习能力
由浅入深,剖析学习方法
帮助学生查缺补漏
你的孩子总是闷闷不乐,在人际关系上无法获得幸福感吗?除了课业成绩的关心、物质的供应外,父母在孩子的交友上,也能帮忙推一把!
佳芸的父母从小就很疼爱她,常买漂亮的衣服和最好的玩具给她,但因工作忙碌,陪伴佳芸的时间少,所以她总是一个人看电视、玩玩具。上小学后,因不太懂得跟同学说话、相处,也不知如何与他人分享,久而久之,佳芸开始讨厌上学。
交朋友是件很复杂的事,需要花时间学习、经营和维持,而孩子会出现的人际障碍,往往不是单一因素所造成。大致来说,可从"后天环境"与"自身性格特质"两大项来剖析。
"后天环境"方面,首先面临的是"缺乏交友环境",因家庭结构小,失去过去大家族亲朋好友常往来、及街坊邻居在外玩耍那样自然的环境,孩子的休闲时间常用在看电视、玩玩具上,没机会与同龄的小朋友互动,学习应对进退、施与受,也不善于和他人分享。
此外,"缺乏共同的话题"也是人际疏离的原因。因家庭环境、父母要求的不同,孩子接触的兴趣也不一样,朋友间的话题便开始产生歧义,但孩子在求学阶段最需要的就是同伴肯定,最怕有"朋友会的我不会"、"朋友说的我不懂"的疏离感,这样的疏离,或多或少会造成人际关系的障碍。
除了后天环境,孩子遇到交友障碍的最大原因就是"自身性格特质"。个性绝对是影响人际关系的主因,有的孩子害羞、没自信;有的希望获得肯定,却常看不到自己优点;有的小孩则太强势、不懂分享、不肯妥协,有的则个性太冲动、不能忍受挫折。"观察力"也是人际关系的一大重点,有些孩子个性上没有太大缺点,只因"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让人不开心的事",常常无形中成为人缘不好的孩子。
父母如何为孩子营造交友的环境?
寒暑假时,可安排孩子参加夏令营、冬令营等活动,在竞争的环境下,通过营队与来自四面八方的人相处,学习应对进退,与他人共同完成一个目标的团队合作。
另外,可以与几位有相近年龄孩子的亲朋好友轮流组团,固定一个周期,例如每周或每月,带所有朋友的孩子一起出游,这么一来,孩子不但能学习跟父母以外的长辈相处,也有机会接触不同背景的小朋友,开启另一层结交朋友的机会,而家长间也有共同分享的话题,这方法对孩子及家长的人际关系都有很大的收益。
孩子的生活圈狭小,父母的确需要花时间参与孩子的生活,帮助他们学习交朋友,建议家长有时要暂抛父母角色,不要只以权威态度叮咛孩子功课、健康等,有时必须化身为孩子的朋友,陪孩子一起玩乐,在玩的过程中,参与孩子的人际关系,让他们了解如何跟朋友应对进退、分享等,而这样的方法,也能弥补儿童社交环境不足的缺憾。
基础不扎实,缺乏兴趣
难以举一反三应用解题
自我复习效率低下
某一科目长期停滞不前
死记硬背,不会理解消化
需解决弱势科目低分状况
距离高考,已不足两周时间。作为家长,无论如何,心中都有点恍恍乱乱。期间在网上浏览,有关考前冲刺、心理调适、衣食住行的文章甚多,而且有些文章确实写得很好,对于家长和考生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有一点必须清楚,家长和考生务必结合自己的实际,不能盲从,不能照搬,甚至也不要看得太多,太多就容易发生冲突,让家长和考生无所适从。我的观点,在临近高考之际,还是尽可能保持孩子长期形成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最多也只是轻微的纠偏和调整。须知,习惯是不能轻易改变的,临时的、硬性的改变,会适得其反。
在最近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对儿子的调适,就是平淡,甚至不闻不问,就好象根本没有高考这回事。儿子呢,对这种不闻不问好象特别适应,仍然像平时一样学习、生活,而且从之前曾经明显的低沉和焦躁情绪中摆脱出来,显得很平静,和我对儿子临考状态的预期基本一致。
先说衣。虽说已到五月下旬,但我们这儿的气候依然不正常,中午很热,可早晚还是凉森森的。对于儿子的穿衣,妈妈就特别上心,每天准时看天气预报,及时做出调整,总的原则是,宁可稍微多穿一点,但千万要防止感冒,一旦有下雨的迹象,就一定要把伞装进书包里。虽然儿子对妈妈的谨小慎微颇有微词,但架不住妈妈坚持,也就只有服从。
再说食。考前的吃饭问题,可能是家长最重视的了。对于我们家,谈不上营养配餐,因为我们吃饭历来不讲究,就算有海参鱿鱼什么的,我们也做不了,所以吃饭依然是家常便饭。好在儿子虽然嘴馋,但只要饭里有肉,就很满足,吃的特香。我们对儿子生活的改善,就是适当增加了肉的数量和种类。观察儿子的饭量和吃饭的样子,就知道他的负担还在他承受的正常范围之内。这一点对临考前的孩子很重要。
三是住。儿子始终和我们住在一起。根据一切都要平淡的原则,在儿子住的问题上,我们依然不创造任何特殊的情境,该怎样还怎样。也就是说,电视照样看,活动照样搞,决不因为儿子要高考,就弄得家里不敢出一点声响,就吓得连亲朋好友造访都拒之门外。儿子的作息时间也是自己掌握,但前提是不能超过12点。当然,我也注意观察儿子的睡眠情况,在儿子睡下后侧耳谛听,发现不一阵就响起均匀的鼾声,说明这小子的睡眠状态还是很好。
四是行。儿子的行有特色,学校距家里三里多路,考虑到学校体育活动很少,学生身体锻炼严重不足,儿子的骑自行车技术又不过关,存在交通安全隐患,所以从高一开始,我让儿子步行上学。每天来去6趟,合起来就是20多里,三年下来,可谓一次万里长征。临近高考,天气又热,我问儿子这样行不行,是不是换种方式?儿子说要坚持到底,我就同意了。值得欣慰的是,3年步行下来,我发现儿子的身体越来越棒了。
五是学。从网上看到,有些学校已开始陆续放假了。儿子所在的学校,按惯例,在临近考试的最后两三天才放假,所以现在仍处于学校的整体备考规划之中。所以,儿子的学习,还是按部就班,每天6趟往返于家和学校之间。这样的好处,是一紧到底,防止学生因自行调适特别是过分放松导致的松懈和不适应。反正都紧张了3年了,索性一鼓作气,等考完了再好好休息,彻底放松。
关于儿子的志愿,本来也应该提上议事日程,但和儿子说起时,他似乎并不关心。一是儿子对志愿本来就陌生,二是我们属于知分填报,儿子也不急。我知道,儿子真正的理想,是北京的两所名校,但也只是理想,并没有十足的把握。至于其他学校,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让他有点小小受挫的感觉。作为家长,这段时间,我也在认真地考虑儿子的志愿,逐步选择了复旦、上海交大、中科大、南开和南大这几所学校。说实话,如果真能被这几所学校录取,我就已经非常满足了。
稍后会有专业老师给您回电
Copyright © 2022-2023 www.axbang.cn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 豫ICP备2022021264号.
文章由用户自行发布,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