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长在给孩子讲故事时,也可以通过让孩子复述故事从而锻炼孩子的语言能力。家长先将故事讲给孩子听,然后再让孩子试着复述故事。孩子一开始可能觉得复述故事很难,所以家长可以选择一些内容短、情节简单且孩子喜欢的故事讲给他听。孩子在复述时遇到困难时,家长要鼓励孩子继续复述。比如告诉孩子记住这个故事,隔天要讲给别人听,夸赞孩子故事讲得好,以此来激励孩子复述故事。
GIS1课程
1.感觉统合知识、2.儿童情绪表现、3.儿童小肌肉发展、 4.儿童大运动发展
GIS2课程
1.社交情感阶段、2.社交沟通发展、3.儿童游戏发展、4.自理能力发展
GIS3课程
1.语言发展阶、2.社会适应发展、3.言语听觉科学、4.儿童的语言组织
课程教具
CASA操作教具、专注能力训练教具教材、3D多媒体设备、情境仿真教具
感统实践快两个学期了,我的大多数孩子,都是幼儿园的孩子,少量的小学一年级的孩子。
这段时间我感受到,这两个阶段的孩子,差别太大了。
我深深地感受到,如果孩子在幼儿园期间,我们能够为他做好感统训练,同时注重家庭教育,培养好孩子的行为习惯,那么当孩子真正进入小学之后,就能更好地过渡。
我一直坚持,3-7岁这几年,也就是孩子幼儿园期间,是进行感统训练的最佳时期。
这是为什么呢?
请听我慢慢道来。
此时为大脑发育的高峰期。
大脑发育的速度,与年龄密切相关。3-7岁这个阶段的大脑发育速度,仅次于0-3岁,又高于7-14岁。
大脑,是在感觉发展的过程中逐步成熟的。
我们通过运动与游戏,给与孩子大量的感官体验,让大脑接收到大量的感官信息。这个过程中,就慢慢地构建起一个四通八达的神经网络。
大量的、持续不断的感统训练,将让孩子的神经通路越来越宽,越来越密集。如此,大脑也就越来越发达。
大脑越发达,各种能力就越强。比如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分析推理能力等等。
所以,我们在大脑发育的高峰期做感统训练,就是在最大程度地顺应孩子的发育发展规律。
顺势而为,如有天助。
或许您会问,0-3岁期间大脑发育速度高于3-7岁呀,那为什么不在0-3岁做感统训练呢?
这真是个好问题。
确实,0-3岁是孩子大脑发育的黄金期。如果我们做好这个阶段的婴儿运动,孩子在3岁后很少会感统失调。
但是婴儿期的运动发展,我们不把它命名为感觉统合。应该说不完全是感觉统合,更重要的是原始反射的整合。
从胎儿期开始,直到孩子出生后的前几年,会有不同的反射依次到来。这些反射是上天赐予新生儿的礼物,让新生儿得以生存下来。
但随着新生儿的不断成长,所有的反射完成了使命后就该逐步消退。然而实际情况是,非常多孩子的原始反射并没有得到整合,依然存在于孩子身上,阻碍了孩子的进一步发展。非常明显的一点就是多数孩子都是W坐姿。
另外,这些反射如果没有得到整合,将会持续一生,给我们的学习与生活带来障碍。
同时,这些反射只能通过特定的动作与运动得到整合,别无他法。
所以,0-3岁婴儿运动与发展的重点在于原始反射的整合,以及以前庭、本体、触觉为中心的感觉统合。
3-7岁的孩子还有一个有别于0-3岁婴幼儿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那就是他们开始喜欢互动,需要交往,热衷于游戏。
这样的年龄特征,与我们以运动和游戏为主的课堂,正好合拍。
另外,7岁后上了小学,生活中将以学业为主,学习压力的增大,也让孩子更加难以持续地进行感统训练。
3-7岁的孩子有别于7岁以后孩子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在于:他们天然地崇拜老师与父母,此时我们可以顺应孩子的心理,为他建立规则与界限,发展他们良好的行为准则。
7岁以后的孩子,他的自我渐渐强大,似乎越来越执拗。如果在3-7岁内没有给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准则,此时开始调整,难度陡然增大。
这是我从教室里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身上,感受到的。
同样一件事,我用同样的处理方式与态度,幼儿园与小学的孩子,反应截然不同。
我们这有个小班的小屁孩,每次收玩具的时候都把自己藏起来,隐身于大大小小的球当中,还以为我看不到。
有一回,收玩具时他照样不乐意,还把手里的套圈一股脑地全撒了,满地都是。
我抓住他的手,不允许他跑开,非常平静而坚定地告诉他:“所有的圈圈都要捡起来。”
“我不,就不。”他还生气了!
这个小屁孩,明明是自己犯了错,搞得好像自己受了很大委屈似的,嘟着嘴,转过头,一副拒绝配合的模样。
我自然是不会让他得逞,紧紧地抓住他的手,坚决不让他跑开。一次又一次地告诉他:“这是你扔掉的,你要自己捡起来。”
他在我这里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也没有任何逃避的机会,我只给他一个选择,那就是为自己负责,捡起所有的圈。
僵持几分钟之后,他就开始捡起圈圈。当他捡起所有的圈圈之后,竟然还笑了:“我捡完了。”完全忘了他刚刚是多么地生气。
然后呢,他就跟什么事都不曾发生过似的,继续和我们一起转圈圈,唱再见歌。此时我惊讶于孩子平复情绪的能力。
你看呀,这就是小班的孩子,他会调皮,会捣蛋,也会生气耍赖。但是只要我立场坚定,态度明确,让他没空子可钻,他最后都会自动调整自己的行为,并且能很快地恢复情绪。
同样的一件事,一年级的孩子,表现就完全不一样了。
在周末班上,快下课时,有个一年级的小屁孩,也是因为圈圈和其他孩子有了矛盾。
刚开始时,有个小孩拿圈圈铺路,但是铺着铺着圈圈就消失了,被这个一年级的哥哥给半路拦截了。
这个孩子肯定会不乐意啊,嘴里就嘟囔着:“那是我的,我的。”
通常情况下,孩子之间的矛盾如果他们可以自己解决的话,我基本不插手。但是如果他们自己解决不了,我就会开始干预,尽量向他们示范一种正确的人际交往方式。
我告诉这个一年级的小屁孩:“把圈圈还给弟弟。”
他不听,还躲到了隧道里。
很快就到了收玩具的时候了,这时有个小小孩正在收圈圈,但是他放错了,我们的圈圈是收在袋子里的,他伸向了大框。这个一年级的小屁孩就一把抓住小小孩的圈圈,两个人同时抓住圈圈不放手。
“你放手,让弟弟自己放。”
“他会放错的。”
“你告诉他对的地方,让他自己放。”
但是他还是不放手,紧紧地抓住圈圈。我呢,就只好把他的手强行掰开,把圈圈还给小小孩,让他归位到正确的地方。
这时小屁孩就很生气了,把手里的圈圈随便一撒,撒得满地都是,还不肯收。
我依然告诉他:“你扔的圈圈,你要自己全部捡起来。”
但是他无动于衷。无论我怎么坚持,他都如如不动。
最后是三个幼儿园的小朋友捡起了满地的圈圈,而他自己呢,最后也收了一点其他玩具。
收好玩具后,我们都还没有完全结束,他就一个人下楼找妈妈,告诉妈妈:“今天不开心。”
由此可以看出,同样一件事,小班的孩子,很快就能调整状态,不会有遗留的情绪;而上了小学的孩子,由于心理的发展,更加自我,更加执拗,当我们对他进行教育时,他容易反抗,也容易觉得自己受伤害了。
我不是说这个阶段的孩子就没法教了,不是这样的。我的意思是我们得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与耐心,来调整孩子。
你看这个孩子,虽然他执拗,但在老师面前他依然是敢怒不敢言,他不可能真的与老师父母对抗。如果我们成人足够坚定,我们内在的界限感非常清晰,不容触碰,那么这个孩子是感觉得到的,他慢慢地也会遵守的。
所以,这就到了考验我们成人的时候了。
如果家长能够多些预见性,在孩子7岁以前,为孩子做好面向人生成长的基础工作,那么当孩子真正开始学习,开始*的时候,就能更加顺利。
这些基础工作,一是生理基础。我们用整合反射与感觉统合,让孩子的感官敏锐,让孩子的身体协调,让孩子能够自如地运用自己的身体。
一是心理基础。在家庭教育中,一定要给与孩子情感的滋养,同时要给他清晰的界限,明确的规则。如此,当他未来与老师,与同学在一起时,才能更好地与之互动,更好地融入群体。
对于孩子,要身心同调。
当孩子身心平衡时,他将更有力量,他将飞得更高。
服务特教从业者
康语依托于自有特教孵化园联合相关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早期教育专业师资培训服务,为早教行业输送专业人才。
服务中小创业者
提供完整课程、产品体系,
以特许加盟方式共享康语成熟的商业模式和品牌价值。
服务科研机构
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创造并有机转化自有教学资源库。利用资源优势与国内外专家开展特殊教育相关学术研讨和基础性研发,推动特殊教育的发展。
服务终端顾客
特教课程
特教产品
发育测评
【康语康复专家】
星空教育研究中心负责人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应用行为分析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秘书长
【康语康复专家】
毕业于UCLA 教育心理系,任加州大学分校 (CSUN)心理系教授和应用行为分析课程总监
2012年至今担任美国加州ABA协会理事
【康语康复专家】
国际应用行为分析师 (BCBA)
LACare认定的美国医疗健康服务提供者
洛杉矶自闭症儿童协会副理事长
【康语康复导师】
北京星星雨特教专家李漆老师
从事自闭症相关教学工作13年
服务全国各省市上千个自闭症儿童
课程名称:感觉统合课
教学对象 | 自闭症谱系、发育迟缓等存在感觉统合失调障碍,大、小肌肉发展不足,需要进行干预训练的2-6周岁儿童 |
课程效果 | ①改善儿童的注意力,学习力 ②改善儿童感统失调问题 ③促进儿童大、小肌肉能力发展 ④提升儿童气息,促进言语发展 |
课程教具 | 63种专业感觉统合训练器材及教具 |
课程模式 | 30分钟一对一 |
课程内容 | 通过63种感统训练器具改善儿童5大感觉失调问题,提升儿童粗大动作、精细动作、身体协调、手眼协调等 身体动作技能等促进孩子身体及大脑神经全面发展 |
稍后会有专业老师给您回电
Copyright © 2022-2023 www.axbang.cn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 豫ICP备2022021264号.
文章由用户自行发布,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